安逸耘     今天發條朋友圈,緣于每日推送的流量數據日報,寫明當天的收入,錢還是不多,我習慣了,叫我奇怪的是備注項,底部GG,其點擊量為1。       怎么會是1呢?據我所知的,每天必點的人該有八九個啊?       朋友圈發出之后,微友們各抒己見,把她們知道的經驗告訴我。小七說,第一個點才有用,主要還是靠曝光量。       意思就是,不經常給你點的人,偶爾點一下,相當于,送你一大紅包。我想起有一次,和老洪去吃餛飩。他好像是第一次用支付寶付款,一下子收到一個7塊錢的紅包,應該是很大的一個紅包。       什么是曝光量:微信的曝光量是指在微信上發布的推廣信息或者文字鏈接,讓用戶看到的次數,就是一共有多少人看到過這個推廣信息,其中包括點擊查看的人和看到沒點擊進入查看的人數。(摘自網絡)       試圖在網上學習一個曝光量和點擊量的知識,看了幾點下來,覺得有點繞。只看明白,點擊量雖然是1,但是末尾必點的都算在曝光量里。       ------       安小妹在微信中和我聊幾句,說了她的流量開通心得。告訴我,底部開通GG,和文中插入GG還是很有差距的。我說,文中插入GG,影響文章整體視覺,我不太喜歡。       她說“反正怎么寫都是寫,還不如多個塊八角的,騰訊的錢不要白不要。”   想想也是啊,我的寫作,每天多賺個塊八角的,難道不香嗎?而且,一邊是自己喜歡的事,一邊又能有錢可賺,也非所有人能做到的啊。       落草為寇,順應大環境,一些所謂的情懷和銅臭味的錢比起來,還是錢能讓我亢奮。尤其是堅守著情懷,竟是,深深的寂寥。       安小妹又說“點進去,把GG一拉到底,停留幾秒,肯定就多了。”這一點,可以對非常親近的人要求,不是很熟悉的人,不好意思要求她。要求越多,越容易引起反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得有邊界感。       接著說到打賞,把它開啟,賞不賞,放在那兒也不礙事。       打賞我開通過,體驗過一把,然后關閉。暫時不想接著開通,先開通文中智能插入GG吧。       開通打賞,我喜歡讓錢多人傻(真不是貶義哈)的陌生人來給我打賞,熟人的一分一厘,會讓我小有壓力。比如,我知道我的一個老同學經常給我打賞,我不得不對閨蜜安說:再這樣賞下去,我得請他吃飯啊。樹樹群里,有人給我打過賞,以我在群里發紅包使自己釋然。陌生讀者打賞,還得回個謝謝。總之,負累。       ------           最近寫文,感覺良好,越寫越嗨,與之反比的是,沒有什么反響,感覺就是一個人迷之自戀的狂歡,幸好還有一眾圈里好友相互來給點安慰。       做個孤獨的寫者,得耐得住寂寞。我不愛這寂寞,又無奈這孤獨境況。一篇文字所帶來的快感非常短暫,甚至伴隨著失落,沒有什么變化,人數不變,每日流量數據上下浮動,從來不超過兩位數。       我不是一介文人,所以沒必要堅守著某些所謂的氣節,文章排版因為GG的隨意插入影響效果,那就影響吧,只要它能帶來一點變化。當粉絲量貌似被按下暫停鍵時,轉移方向,燃起新的熱情。       午睡片刻起來,立刻在電腦上進行流量修改,我看到提示說明“GG插入位置可控,進一步提升收益”“收入模式,按GG點擊結算。”     ------       好吧,如果寫文是項長期作業,那么就想辦法最大化的提升文字的價值,使它變現吧。在這個賊船上,一群伙伴,相互影響著玩起來,豐富我們的業余生活和退休生活,順便賺錢。       最后謝謝安小妹,這個熱心腸的唐山姑娘。她總是給我帶來一點小小的轉折。   我退賊船群,再被她招入賊船,現在,又成功地說服我加入快速掙錢的航道來。所以,謝謝你! +10我喜歡

小說專欄    夕 照  文 / 辛相國       雖是日暮時分,光線還是有些強,王伯不由瞇起了眼。馬路對面學校的大門前靜悄悄的,王伯直直地坐著,如同雕塑。   放學了,孩子們像出籠的鳥兒,笑著、跑著、鬧著,出了校園。他們飛奔向屬于自己的“坐騎”,一時間,三輪車、電動車、小汽車,紛紛發動引擎。   眼前的一幕,令王伯的思緒回到了過去。兒子自一年級就在這所學校上學,懂事的兒子知道爸爸工作忙,不用爸爸來接。兒子的懂事讓王伯更心疼兒子,所以,他總是擠出時間接兒子。   低垂的柳條在年輕時的王伯面前搖擺,那纏繞在一起的柳條就像他們父子緊緊相連的心。每當這個時候,父子倆總是第一時間發現對方,兒子雀躍著跑到老爸面前,每次都是:“爸,不是說不用來接我嗎,你那么忙!”而王伯也總是說:“到附近辦點事,看時間差不多,就在這兒等你一起回家了。”然后爸爸牽起兒子的手,夕陽把一長一短的兩個身影拉得很長。   想到這里,王伯臉上蕩漾起甜甜的微笑。       王伯是個活潑幽默、心地善良的人,一米七多的個子,專科畢業,揣著夢想來到了這個小鎮上的軍工企業。同廠的廠花愛上了他這個普通的技術工人。廠花不只是漂亮,也很聰明,是生產技術科的技術員,父親是工廠的技術廠長。未來的岳丈也看好愛鉆研技術、不斷革新的小王,然而岳母卻對小王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的工作看不上。可是,有點高傲卻又不失善良的姑娘把小伙的行為看在眼里,深深地愛慕著他。姑娘把親手織的海馬絨毛衣送給小王, 倔強自尊的小王卻一句“無功不受祿”,婉拒了廠花這份一針一線編織的愛情網。姑娘也想把他忘記,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可每當面對追求者、面對別人介紹的“高富帥”,她都會和小王比較,最后無疾而終。小王到技術科辦事,故意避開和廠花正面接觸,卻又忍不住悄悄地瞄上一眼。老練的技術科長劉姐又給熱心撮合、創造機會,小王獲得技術革新獎后,未來的丈母娘也只好順其自然了。雖不算失而復得,但正式開始戀愛,他們沒有過多的花前月下,也就是沿著小鎮的小河,由工廠漫步到小學校前,因而,這顆大柳樹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夕陽記錄了他們戀愛過程。   結婚后,在兩個人的相處中王伯總能找到可以逗媳婦發笑的方式,媳婦也很喜歡他這種樂天派的性格。他們一直相處不錯,偶爾也有爭吵。老王很珍惜這段來之不易的婚姻,所以每次吵架的時候,老王都主動找理由幽默地向妻子承認錯誤,妻子也會說:“你會這樣嗎?有這事嗎?”用滿足、寬容的神情,給老王答案。       坐在樹下,王伯又皺起了眉頭。可能他又記起了創業的時候。后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隨著軍工企業的轉軌,工廠效益不是太好,為了讓妻兒過上更好的生活,王伯毅然決然自己創業,承包了拖拉機配件車間。王伯的人品、技術、管理能力使很多技術工人愿意跟他干。他生產、檢驗、銷售一肩挑,為了嬌妻、愛子,為了信任他的同事,他一天當兩天使,剛毅的臉上總有一種不向生活低頭的表情。愛妻見他如此辛勞,孩子一上學,便主動為他分擔一些工作,押車送貨、進原料等,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過了一會兒,王伯臉上又沉重起來,可能又想起了不愉快的事情。是的,似乎“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話很有諷刺意味,當年導致萬人空巷的電視劇《渴望》,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也是一種渴望,劉慧芳不也是命運多舛嗎?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在一次送貨的路上遭遇車禍,傷了腿,還伴有腦震蕩。為了照顧妻子和孩子,他把工廠讓別人代管,自己全身心照顧家庭。他為妻子調理生活,端湯喂藥,精心呵護。妻子愛干凈漂亮,每天都要洗澡,現在腿不能見水,王伯就每天給她擦洗,讓她坐在椅子上,給她洗頭。這期間,臥病在床的妻子除了忍受身體上的極大痛苦外,精神也越來越差,變得非常煩躁,時常抱著枕頭絕望地哭泣,對他也經常無端無故亂發脾氣。這時候,他總是強壓住自己內心的無助,努力在妻子面前露出一種輕松的神情, 寬慰疏導,想方設法讓妻子開心。當妻子康復過程中,偶有清閑,他便在夕陽下推著妻子在河邊散步,順便接回上小學的兒子。       此時,夕陽的余暉映照在教學樓上,校園里一片靜謐。孩子們都走光了,兒子怎么還不出來?被老師留下了?兒子不會做什么錯事啊,那么懂事那么上進的兒子呢!想到兒子,王伯總是驕傲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下班的人們從王伯身邊經過,笑著跟他打招呼,他也一一笑著回應,可他內心卻是疑惑的——這是誰啊,在哪里見過呢?   王伯皺起了眉。這段時間王伯很苦惱,因為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人們似乎在議論他,隱隱約約地聽到人們說他得了老年癡呆。這段時間兒子也不知怎么了,在大城市干得好好的,卻來家休息了。兒子每次出門前總是把水果洗好,零食擺好,并且一再叮囑自己在家看電視啊、讀讀報啊。老在家里多無聊啊!并且老王覺得自己身體好得很,那個什么鈣片,雖然他也按照兒子的囑咐每天都吃,但他覺得實在是不必要。       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王伯嘆了口氣,站起身,準備回家。他忽然有些發慌,向左邊還是向右邊走?自己剛才就是從這條路過來的啊,怎么忘了?   王伯猶豫著,也在懷疑著自己。   這時,一個提著菜籃四處張望的中年男子進入了老王的視野。這誰啊?這個時候提著菜籃干什么?老王心里嘀咕著。看到老王,中年男子向這邊走來。老王忽然感覺這個人好眼熟,在哪兒見過呢,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中年人走近,叫了聲“爸”。原來是兒子啊!老王笑了。但他隨即板起臉,說:“你怎么來了?我又不是不知道回家。”兒子也笑了,笑得老王心很暖,說:“爸,我買菜正好經過這兒,看見您在這邊才過來的,咱倆一起回家。”老王笑了,像個滿足的孩子,拉起兒子的手說:“走,我領你回家。”   夕陽把兩個身影拉得很長。街邊的商店里傳出了聲音,一個說:“老王的兒子真不容易啊,你看每天提著菜籃找他爸,裝作買菜的樣子,不讓他爸知道。”另一個說:“是呀,聽說,連老王治病的藥都是裝在鈣片瓶里的。”         作者簡介     辛相國,男,1964年3月出生于山東壽光化龍鎮辛家村。 +10我喜歡

焦風光    像往常一樣,鄉長調離后,整個辦公樓的衛生區都要重新劃分。 據說,這看似不成文的“怪現象”,還是從多年前蔣鄉長那一任開始沿襲下來的。那年全鄉大搞“創建衛生文明先進單位”活動,在年終的表彰大會上,負責三樓衛生區的不但個個都披紅戴花走上領獎臺,而且還被通報表彰。 街道辦的老張在會場下嘀咕:“我們也每天撅著腚打掃,連個口頭嘉獎也沒有!” 坐在一旁的小劉一語道破天機:“你們的衛生區在四樓,你干得不錯,可鄉長看不見,那還不是白干?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道理誰不懂呀!咱們哪,就是河北衡水產的那瓶酒——老白干。” 從那以后,在眾人眼里,打掃衛生這件事就不再是簡單的拖拖掃掃,擦擦抹抹,這里面似乎深藏著更大的學問。這就像售樓處里不同樓層價位高低不同一樣,每個樓層甚至樓層的不同地方也有好壞優劣之分。也是從那時起,只要鄉長調離,主抓機關工作的副鄉長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劃分衛生區。 鄉長辦公室在三樓。三樓的衛生區當然是最搶手的,其次是一樓、二樓;五樓是圖書室和會議室,領導很少光顧,里外布滿了塵土,被人戲稱為“撒哈拉沙漠”。 這次的衛生區劃分會議由劉副鄉長牽頭召開。會議室內七嘴八舌,氣氛熱烈。 黨委辦公室的肖主任主張按年齡劃分,年齡大的先挑衛生區。文化站的聶站長不服氣:“這是什么邏輯,年齡大并不見得貢獻大,人家孔融七歲能讓梨,曹沖八歲會稱象,老肖,你會嗎?”肖主任無語。 團委馬書記主張按鄉通訊錄上的排序劃分,排在前面的先挑衛生區。信訪辦的盧主任不同意:“風水要輪流轉,我們排在后面,就該一直負責‘撒哈拉沙漠’?” 畜牧站的馮站長主張民主投票,票數最高的負責三樓,最低的負責五樓。計生辦的朱主任耿耿于懷:“每次評先進,都是民主投票,我們這些‘老黃牛’評上過幾次!說白了,就是披著民主的外衣做不民主的事。” 組織干事小趙建言:“今年的衛生區劃分不能再墨守成規,要推陳出新,力排眾議。” 劉副鄉長聽后更是舉棋不定,左右為難。 鄉招商辦的老姜站起來說,有時候最傳統的辦法也可能是最時尚的,不如大家聽天由命,抓鬮決定。 大家一致同意。 劉副鄉長聽后茅塞頓開,直嘆“姜還是老的辣”。 為了更加公平公正,劉副鄉長強調,抓到三樓衛生區的要輪流多打掃一至五樓的樓梯;抓到鄉長辦公室門前衛生區的,要多打掃三樓的衛生間。 像每次博弈過后總有歡笑和淚水一樣,抓到五樓的神情沮喪,抓到三樓的容光滿面。 鄉文化站的崔小濤不但抓到了三樓,而且是鄉長辦公室門前的“黃金地段”。鄉團委馬書記拍了拍他的肩膀,詭秘地笑了笑:“哥們,好好干,有前途。” 這天,崔小濤正在鄉長辦公室門前拖地,見兩個民工模樣的人開始從樓上往下搬東西。崔小濤納悶,都兩天了,怎么不見新任鄉長的影子。他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聽兩個民工一問一答:“這好好的辦公室非要改成圖書室,上班還要多爬兩層樓,何苦呢!”  “人呀,都往高處走!你要是當了鄉長,也會把辦公室搬到五樓。” 崔小濤聽后嘴角一咧,好久才擠出一絲尷尬的苦笑……   +10我喜歡

若塵  若塵說電影   佛佗也叫佛祖,也叫如來,也叫喬達摩.悉達多。 佛佗不是神,所謂的一神論或多神論都是扯蛋。 佛陀是個凡人,但又不太平凡,因為是一位太子,全名叫悉達多.喬達摩。 他享有世上最幸福的生活,住在美麗的宮殿里,有漂亮鐘愛的妻子,敬愛的雙親,忠心的臣民,才華出眾的大臣,溫柔嫻淑的宮女。這對我們世人來說,簡直就是幸福的極點。但佛陀卻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佛陀的父親是凈飯王,也是一位偉大的國王。 佛陀還有一位導師,叫馬卡里多沙羅大師 ,那個熊、狐貍、兔子為他找吃的,最后兔子獻身的故事,就是說的這位大師,輪回學說也是這位大師最先提出來的。 當佛陀剛剛出生的時候,馬卡里多沙羅大師找到了他,看到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馬卡里多沙羅大師對凈飯王說,“你們孩子將來要做世界之王,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他會出家成為一名和尚”。 但凈飯王不想讓佛陀當和尚,便從小把他關是宮殿之內,不讓他與外界接觸,只給他看世間美好的事物,讓他遠離一切丑惡之物。十六歲的時候,佛佗已經 學會了所有的學問和武藝,可能那個時候學問和武藝比較少吧。 還娶了美麗的妻子(耶輸陀羅)。 一直到十六歲,佛陀都不知道世間有死亡這回事,和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是一樣的,一直到當上猴王才知道有死亡,他們都不愿意死,所以尋找不死的方法,尋找永恒。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后,佛陀還是看到了生老病死。佛陀便開始思考生命是怎么回事。 佛陀一共出宮四次,第四次就沒有再回去了。 在一個不尋常的夜晚,除了佛陀和他忠實的仆人以外,別的人全都昏睡過去了。他看到,在所有睡去之后,真相就出現了,平時端莊美麗的宮女,在昏睡之后,有的打鼾,有的流哈喇子,丑態百出,風華盡失。 他最后看了一眼耶輸陀羅(佛佗的老婆)和羅候羅(佛陀的兒子),便悄然消失在常常的夜里。出宮之后,他讓仆帶回了自己華麗的衣服,剃 了頭發,從此開始了一個人的苦修。 這時他十九歲。 佛陀在世間游歷了一段時間,最后來到苦行林,進行苦修,也就自虐,其方式有針扎,閉氣,上吊,雨淋,日曬等等等等。 現在的印度主要就是信這個教,這個教的宗旨就是叫人受苦,受的苦越多,越說明道行高深,這個教的教義是你在這一世受的苦越多,來世投胎投的越好,福報越多。其實佛教教義也和這個差不多,只是佛教主張客觀自然,不強求,不渴求。 佛教只度化有緣的人,而印度教主張的是很主觀的,認為你只有修行就能得到正果,而且教派林立,修煉方法也是各式各樣,現在印度有很多巴巴,大家可以在網上找一下視頻,看一下。 佛佗在苦行林修煉六年,做到了各種苦修的最高境界,但他覺得這樣修不正果,就離開了,那些和他一起苦修的人,都是看不起他,說他半途 而廢,他也沒介意。佛陀又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考四十九天,每天吃一粒米,喝一滴水,發誓不到證悟,絕不起來。 這個說法是科學的,因為人要吃吃喝拉撒,但每天一粒米,一滴水,拉撒可以不用了,也就不要坐起來了。 在他三十五歲那一年,得了證悟,開始傳法,他的第一批弟子就是和在苦行林一起修煉的那些人。 關于佛佗什么時候出家,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十九歲出家,二十九歲證悟,開始說法,一種是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證悟說法。我的觀點是他 十九歲離天家,開始游歷世間,二十九開始苦修,苦修六年,不得法,累死在河邊,牧羊女看到之后,給他喝了羊奶粥,救活了他,他有點所感悟,來到菩提樹下,靜思四十九(還有一說是四十八天),得了證悟。 我們就像花草樹木山川河流般存在,人類活著也有其意義,在這自然界的一切,都互有牽引結緣。假如沒了你,一定會出什么亂子,你正在擔當自己的重要使命,一定有人遇見你而得幸福, 你出生時雙親必定非常高興,我們每個人存在這個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 這世間一切萬有,包括我們的血肉,我們所有的情緒和我們所有的感覺,都是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而成。釘子和木頭變成了桌子,葉子和水變成了茶,而恐懼,虔誠和救世主就產生了神和宗教。這種現象,佛陀稱之為和合,而這種和合的現象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永不停止的變化,所以如果誰說他得到了真理,那他一定是個騙子,只要時間不停,和合的變化就不會停止,真理也就不會存在。 出生,用英語說是I am born,翻譯過來是“我被出生了”,我們的出生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而是被我們的父母決定的。我們決定不了出生,也決定不了死亡。 死亡是每個人繞不過的問題,一般人對待死亡的態度就是回避,不愿意正視死亡,因為大家都覺得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我們都愿意把注意力放到好的事情上面,比如升職,戀愛,發財上面,而不愿面對的死亡。 死是一切的歸宿,也是一切的開始。 +10我喜歡


蔡佳南的熱門嚴選82309黃佳蓉直播開箱推薦宋辰緯的推薦購物清單溫乃文直播開箱推薦52181林建彰的必買購物清單陳新義的評價心得郭大青的特別推薦張石容的優質必買清單
兒子回來 劉淑凱的每日頭條97176愿你是陽光,明媚不憂傷 林淑萍的優質推薦評比844225901這樣的一個周末(之一) (2) 游珊智的推薦評比好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86fw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